蔡承志在投喂蚂蚱。
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,记者走进蒙城县小涧镇郭店社区蔡圩庄,只见十余个大棚一字排列,格外引人注目。进入棚内,密密麻麻的蚂蚱正在欢快地啃食着野草。
“现在是蚂蚱快速生长期,而蚂蚱又是一种草食性昆虫,为此我现在每天都要雇佣三四名工人专门割草,才能满足它们的食量。”养殖棚主人蔡承志告诉记者,蚂蚱又叫蝗虫,营养丰富、肉质鲜嫩、味美如虾,是一种高蛋白昆虫,可以直接食用,也可以入药。近年来,国内很多地方都兴起了昆虫食品,用蚂蚱做菜、烧烤,或制成罐头、饼干等食品,十分畅销。
蔡承志向记者讲起了自己走上蚂蚱养殖的经历。“现在夜市经济越来越火爆,三五好友坐在一起撸个串、喝点啤酒,很是惬意。而作为烧烤菜品的食用蚂蚱,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。我一个朋友在上海做烧烤菜品的前期处理生意,每天都要数千斤蚂蚱,有时还找不到供货商。正是在他的劝说下,我开始返乡创业,养起了蚂蚱。”蔡承志说。
去年冬天,蔡承志辞去了合肥的高薪工作,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,流转土地建设养殖棚,并从外地购入了一批蚂蚱卵在温室孵化。“我养殖的这个品种叫东亚飞蝗,是一种个体较大型蝗虫,雄成虫体长33-48毫米,雌成虫体长39-52毫米。这个蚂蚱品种和咱们当地的品种比起来,个体更大、产量更高,抗病能力也更强。”蔡承志介绍。
据了解,蔡承志养殖的蚂蚱,平均每棚可产成虫一百余斤,一年可收获成虫四茬。按照目前20元左右一斤的市场价,单棚年均收入8000元左右,整体年收益可达20万元以上。
蔡承志在大力发展自身事业的同时,不忘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,他优先聘用本社区的群众务工。“在这里务工轻松愉快,每天定时割草、铡草、喂养,还不耽误照顾家庭和农活。像我这个年纪,在外面基本找不到工作,但在这里务工,一天能有60元的工资,工作不太累,还能照顾家。”已经70多岁的脱贫群众蔡大爷开心地说。
“目前,从食用角度看,蚂蚱养殖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产业,我有信心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。随着蚂蚱养殖效益渐渐显现,不少群众过来取经,我都会耐心地进行解答,目的是想带动大家一起进行蚂蚱养殖,形成一个产业链,最终带动一方百姓,大家共同致富。”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,蔡承志信心满满地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