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(7月31日)《人民日报》刊登代表之声,全国人大代表,安徽省亳州市委书记、市长秦凤玉接受采访
提振消费既是当前扩内需、稳增长的重要抓手,也是中长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。如何为消费“挖潜”,为发展“提速”?《人民日报》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,安徽省亳州市委书记、市长秦凤玉:
“家门口”就业助增收促消费
就业是民生之本,是居民收入和消费的源头活水。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,要围绕岗位扩容提质,健全覆盖城乡的“家门口”就业服务体系,打造集岗位、信息、技能于一体的服务网络,让群众就近上岗、稳岗增收、安心消费。
网点建在“家门口”,让服务零距离。成立市、县人力资源服务公司,在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分别设立服务站和服务点,宣传就业政策、推送企业岗位信息,打通就业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搭建线上服务平台,实现岗位查询、业务办理、政策咨询等功能“掌上办”,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就业服务。
信息直达“家门口”,让人岗快匹配。全面摸清劳动者就业状况和企业用工需求,建立动态更新的就业信息库,通过智能算法及时匹配并发布适配岗位信息。运用“大数据+网格化”为重点群体精准“画像”,推动数据回流基层,支撑精准帮扶,提升劳动力资源利用效率。
技能送到“家门口”,让群众增才干。探索“就业服务+技能提升”融合模式,按岗位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,提升群众就业能力。结合产业需求,设置培训课程,提升培训实效。完善灵活就业支持政策,搭建线上签约平台,为新业态从业者提供智能化权益保障服务,既拓宽增收渠道,又以全链条服务消除后顾之忧。
来源:《人民日报》